“壮美新广西 辉煌看柳汽”系列报道

自立自强 东风柳汽的蜕变之路

返回列表

【编者按】  60年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一代又一代壮乡儿女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用智慧和汗水成就了祖国南疆翻天覆地的巨变。1954年,金沙集团1862入口前身柳州农业机械厂创建成立;1969年,广西第一辆载货车在柳农试制成功,柳州汽车工业从此启幕;1969年至1980年,“柳江”牌汽车共生产了7098辆;1981年,柳农加入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开始生产“东风”品牌汽车;1997年,改制成为金沙集团1862入口。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开放发展,东风柳汽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发展之路。从即日起,本报推出“壮美新广西 辉煌看柳汽”系列报道,与您共同回顾东风柳汽的发展历程。

自立自强  东风柳汽的蜕变之路

“东风柳汽是小企业,我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感。”记者在东风柳汽采访两天,东风柳汽多名干部员工都表达了这一观点。

作为“小企业”的东风柳汽,有着小企业的打法——不做市场潮流的跟随者,做细分市场的引领者;有着小企业的特质——不依不靠,自立自强,追求成本最优、追求效率最高;有着小企业的危机感——没有大到不能倒的思维,员工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御外敌,且始终保持着拼刺刀的冲劲。

“小企业”思维,让东风柳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走出了一条有着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差异化发展在细分市场挖掘生存空间

脱胎于柳州农业机械厂的东风柳汽,在建设初期,面临着技术落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的窘境,关注细分市场,深入挖掘潜在的、尚未被市场在销产品充分满足的消费需求,走差异化竞争发展之路,成为东风柳汽的选择。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汽油机载货车占据了全国绝大多数货运市场份额,包括联营汽车公司在内的地方汽车制造厂,艰难求生。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市场大环境,1991年,东风柳汽在引进日本三菱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了国内第一台平头中型柴油载货车——乘龙品牌从此诞生。

“柴油比汽油便宜,还安全、动力强,当时柴油车很少,我们就大规模转产柴油车。由于马力大、价格便宜,马上就获得市场认可。”东风柳汽原党委书记陈福基激动地说:“我们是最早大规模生产柴油机载货车的企业,并大获成功,‘柴油东风、柳汽正宗’的美名随之传开,柳汽‘三汽’的名号也传颂一时。”

由于柴油机载货车的良好表现,1991年,东风柳汽产销量突破万辆,1994年突破3万辆大关,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均居当年广西第一,企业综合实力进入全国汽车企业十强行列。

MPV市场,在中国一直是小众市场。东风柳汽17年前就进入这个细分市场,并逐步确立了自己“MPV制造专家”的地位。2001年,东风柳汽在引进日本三菱技术的基础上,推出国内第一款自主品牌MPV——风行菱智,东风风行品牌由此诞生。此后,在“两项工程”的推动下,东风柳汽持续推出MPV,销量长期稳居国内MPV市场前三行列。

尽管中国汽车市场车型越来越多,细分市场不断被新车型填补,但总有更细的市场,总有更微小的消费需求等待满足。2015年之后,中国的MPV市场开始逐步走高。东风柳汽人敏锐地发现,市场在售的7座家用车多数由微客或微客升级平台转型而来,在驾乘舒适性、贴近家用需求等方面存在不足。2015年10月,东风柳汽推出了“全能家用7座MPV”东风风行S500,满足了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这款车当时大获成功,当年年底就月销过万了。

类似的切入细分市场的车型还有风行菱智M3、菱智V3,风行全新景逸X5 1.5T、景逸X6等。

自主研发开启商乘并进新纪元

2000年后,越来越多的合资品牌介入竞争、国内乘用车市场逐渐壮大,而东风柳汽却在年产销3万辆的规模上徘徊停滞。2004年,时任东风柳汽总经理程道然决定启动“两项工程(M53、B11项目)”,开启商用车与乘用车自主研发、齐头并进的新纪元。

当时,东风柳汽的乘用车研发经验为零,商用车经验也偏重组装作业,技术力量薄弱。缺人、缺技术、缺资金,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东风柳汽前进的脚步。

当时东风柳汽仅有57位研发人员,程道然将他们分成两个中心:21个人负责商用车M53项目,36个人负责乘用车B11项目。作为当时的“36个好汉”之一、现任东风柳汽乘用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吕峰说:“当时乘用车,我们是零经验,我们也没想太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地往前冲。”

“两项工程”中,以M53驾驶室为代表的中重型平台的开发,为今后5年至10年柳汽应对商用车领域的竞争打下坚实基础;而以B11为平台的5座至7座小型MPV的开发,可以扩充5个以上的产品,更是柳汽未来在MPV领域施展拳脚的强大武器。

同样重要的是,“两项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东风柳汽的自主研发能力,研发体系从此开始逐步建立起来,解决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后续的霸龙M7C、景逸LV、景逸X5、景逸S30等新品的不断推出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7年、2008年,“两项工程”的乘商首款产品东风风行景逸、霸龙507先后上市。2010年,在B11的基础上开发出的小排量MPV景逸XL上市,一时脱销。2012年,东风柳汽第一款SUV上市,成为爆款车型,月产销量迅速破万。2014年,东风风行旗下第一款轿车S50下线,东风风行的产品结构趋于完整,全面覆盖国内乘用车MPV、SUV、家轿三大市场。

“即使放到现在,我们也不太敢这么做,但当时只能往前走。”程道然回忆“两项工程”的决策时说。

在“两项工程”系列产品的发力下,2010年,东风柳汽销量超过10万辆,其中乘用车销售5万多辆。由“两项工程”历练出来的研发团队在随后的几年里不断壮大,不断推出如风行菱智M3、菱智V3等爆款产品,推动东风柳汽销量不断攀升。2016年,东风柳汽销量达到30.29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高达26.13万辆。在当时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持续多年下滑之时,东风柳汽乘用车持续保持跨越式发展。

“两项工程”厚植了东风柳汽自立自强的文化基因。尽管在发展中面临过金融危机,发生过经营困难,但都被自立自强的柳汽人一一克服。

在同时代的省属、市属汽车制造厂大多掉队、从市场消失之时,2014年,东风公司给了东风柳汽四个明确定位:东风乘用车的生产基地、商用车的生产基地、自主品牌的研发基地、东南亚的出口基地。

“五化”竞争 东风柳汽做好了准备

“五化”势必将引领汽车行业的变革。有着强烈危机意识的东风柳汽,提前着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电动化方面,东风柳汽从2012年着手电动车研发,2015年推出第一款电动车型;2017年,推出景逸S50EV和菱智M5EV两款成熟纯电动车型,并于2018年10月14日升级上市。2018年初,乘龙L2 EV作为乘龙轻卡平台新能源产品跃然上市。未来两年,东风风行将有4款新能源车型陆续推出。

在智能网联化方面,2015年,乘龙汽车就开始推出自主研发的乘龙V+车联网,这是集人、车、货三位一体的车联网服务,能为物流用户提供系统化的车辆管理、车队管理服务。2017年9月23日,东风柳汽乘龙T7市,抢先布局智能卡车市场。柳汽商用车还联手威伯科中国研发中心共同启动了“乘龙汽车智能卡车项目”,推进国内智能卡车的研究。

今年9月16日,定位为“智能社交SUV”的东风风行T5正式上市。东风风行联合腾讯车联为风行T5开发了“FutureLink3.0”车联网系统。该车还配备集六大功能板块的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凭借该款产品,东风风行站在了国内智能网联车型的第一阵营。

在轻量化方面,2017年11月4日,超级轻量化卡车乘龙H5上市。发布会现场,乘龙H5 6×4牵引车缓缓开上称重仪器,现场过磅称重,当大屏幕显示称重数据“7.5吨”的时候,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7.5吨自重,刷新了行业6x4牵引车自重纪录。

“五化”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应对?“我们始终面临着人员紧缺的问题,但我们拼效率,我们能一个人去开的会,决不两个人去。在与腾讯的合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一两个人参会,与腾讯方十几个人对接。我们现在还在推效率提升的工作。”翟克宁说。

定位为“小企业”的东风柳汽,在愈演愈烈的“五化”发展大潮面前,有着自己的考量。“尽管截至目前,我们的‘五化’车型技术处于第一阵营。但五化的研发投入非常巨大,全球顶尖汽车企业和科技集团都花巨资研究。未来五化的竞争,一定是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竞争。同时优势资源的接入,也需要以集团的体量去谈判。未来,我们将在东风大自主、大协同的框架下,协同东风资源,做好五化应对。”东风柳汽总经理宣颖说。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新起点上,东风柳汽将坚持开放发展、自主发展,扛起自主品牌发展的大旗,向着主流生产厂家坚定前行。“到十三五末,我们东风风行乘用车的年产销要达到50万辆,乘龙商用车的市占率要达到8%以上。我们将不断提升产品力、营销力、品牌力、市场洞察力,以及市场把控能力、资源调配能力,为中国、为东风自主品牌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宣颖说。

(来源:东风汽车报  记者 陈五林)